指標正常值
健康成年人空腹C肽含量
ECLIA法:250.0~600.0pmol/LRIA法:0.3~0.6nmol/L
指標偏高臨床意義C肽升高可能是由胰島素分
指標正常值
健康成年人空腹C肽含量
ECLIA法:250.0~600.0pmol/L
RIA法:0.3~0.6nmol/L
指標偏高
臨床意義
C肽升高可能是由胰島素分泌旺盛或C肽降解變慢導致,疾病因素主要包括內分泌代謝類疾病、肝臟疾病、腎臟疾病或腫瘤類疾病等。但是C肽升高並不代表一定患有疾病,非疾病因素有飲食、藥物影響等。
潛在疾病:
2型糖尿病 ;
庫欣綜合征 ;
低鉀血癥 ;
肝炎 ;
肝硬化 ;
糖尿病腎病 ;
胰島素瘤
原因分析
疾病因素
內分泌代謝類疾病:2型糖尿病、庫欣綜合征、低鉀血癥等。
肝臟疾病:肝炎、肝硬化等肝臟類疾病,由於肝臟對胰島素攝取減少,血液中胰島素水平有升高趨勢,C肽會有所升高。
腎臟疾病:糖尿病腎病、腎衰等疾病發生時,C肽降解速度減慢,血液中C肽水平升高。
腫瘤類疾病:胰島素瘤等。
非疾病因素
飲食:飲食方面的突然變化,過高/低碳水飲食等。
藥物:服用磺脲類、利尿劑、避孕藥、雙胍類、利福平等藥物。
人群:孕婦人群、減肥人群、術後等人群會出現C肽升高。
就診科室
引起C肽升高的內分泌代謝類疾病,如2型糖尿病、庫欣綜合征、低鉀血癥等,建議到內分泌科就診;肝臟疾病,如肝炎、肝硬化等,建議到肝病科就診;腎臟疾病,如糖尿病腎病、腎衰等,建議到腎病就診;腫瘤類疾病,如胰島素瘤等,建議到腫瘤科就診。
診療建議
若C肽單項數據輕度偏高,胰島素水平正常,還需結合其他檢查確診。非疾病因素導致的偏高,無需特殊處理。若為疾病因素導致的C肽偏高,應對因治療。2型糖尿病應控制飲食,可口服二甲雙胍類藥物治療;庫欣綜合征需采用手術治療,無法手術或手術失敗者需應用藥物治療;低鉀血癥首選藥物治療,口服氯化鉀治療;肝炎、肝硬化應註意飲食及休息,使用保肝藥物治療;糖尿病腎病應使用降糖、降壓類藥物,嚴重時需進行換腎手術治療。
飲食調理
飲食原則
對於C肽病理性升高的患者,需要積極治療原發病,根據不同病因輔以不同飲食調整方案。飲食宜清淡、易消化,可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,肝病及胰島素瘤的患者需減少脂肪類食物的攝入;庫欣綜合征及腎病患者要減少鹽分攝入;糖尿病患者要控制熱量的攝入,少吃升糖指數高的食物。
飲食宜忌
1.腎病患者飲食應以高熱量、高維生素、低蛋白、低鹽為主,食鹽以每日2~3g為宜,出現水腫或尿量減少者還需限制水的攝入,以免加重腎臟負擔。
2.肝病患者飲食上可以適當進食優質蛋白質的食物,比如雞蛋、瘦肉、牛肉等,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,適當的補充維生素。避免進食油膩、醃制、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3.內分泌疾病患者,如糖尿病患者要飲食多樣化,控制好血糖。
生活管理
1.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,戒煙、忌酒,註意休息,進行鍛煉時一定要少量且適度,避免給身體帶來負擔,定期復查。
2.患者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,避免出現緊張、焦慮的情緒。
3.對於糖尿病患者要定時監測血糖,以瞭解血糖控制水平。
4.註意個人衛生,保持皮膚清潔,註意預防感染。
指標偏低
臨床意義
C肽降低主要是由內分泌代謝類疾病導致,但是C肽降低並不代表一定患有疾病,特定的人群如孕婦、胰島β細胞瘤術後或者胰島素治療後低血糖也可能導致C肽降低,如果C肽降低應結合其他檢查確診病因。
潛在疾病:
1型糖尿病 ;
2型糖尿病
原因分析
疾病因素
1型糖尿病:1型糖尿病因胰島素分泌異常從而導致C肽產生降低。
2型糖尿病:2型糖尿病患者在中晚期時,胰島素分泌功能比較差,也會表現為C肽降低。
非疾病因素
人群:孕婦及胰島β細胞瘤術後、胰島素註射後低血糖等人群會出現C肽降低。
就診科室
引起C肽降低的內分泌代謝類疾病,如1型糖尿病、2型糖尿病等,建議到內分泌科就診。
診療建議
非疾病因素導致的C肽偏高,給予定期觀察即可。若為疾病因素導致的偏高,應對因治療,1型糖尿病患者及2型糖尿病患者中後期應註射胰島素治療,同時需結合飲食和運動調理。
飲食調理
飲食原則
對於C肽病理性降低的患者,需要積極治療原發病,同時飲食調理也是比較重要的環節。糖尿病患者應嚴格控制血糖。
飲食宜忌
糖尿病患者應該控制每餐主食的攝入,除米面外,含淀粉的食物,如山藥、紅薯、土豆、黃豆、玉米等食物也應計入主食;每日需保證飲水量,飲水量由患者體重及病情決定;禁止食用花生、瓜子、核桃、杏仁等堅果類食品;可適量食用含糖量低的水果,如蘋果、梨子、橘子、橙子、草莓等,但量不宜多;保障膳食纖維的攝入,多吃芹菜、白菜等蔬菜。
生活管理
1.糖尿病患者應堅持鍛煉,肥胖人群需要通過合理飲食與運動減肥,體重控制有助於疾病的治療。
2.患者要遵醫囑用藥,定時監測血糖,定期去醫院檢測尿蛋白和糖化血紅蛋白。
3.糖尿病患者易發生低血糖,患者及傢人要保持警覺,如果出現心慌、頭暈、冒冷汗等癥狀,要及時補充糖分。
4.註意皮膚清潔,尤其是要對足部、口腔、陰部的清潔,預防感染,有炎癥、皮膚破損時要及時治療。此外,避免襪緊、鞋硬,引起血管比塞而發生壞疽或皮膚破損而致感染。
相關檢查
血糖檢測
本文來自投稿,不代表一生健康網立場,如若轉載,請註明出處:https://www.always-health.com/ctaipiangaoshuomingshenme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