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識檢查檢查概述腦電圖是指在特定的位置,通過頭皮表面放置的電極采集到的大腦皮質的電活動。是從顱外頭皮或顱內記錄到的局部神經元電活動的總和。在頭皮表面放置電極記錄到
認識檢查
檢查概述
腦電圖是指在特定的位置,通過頭皮表面放置的電極采集到的大腦皮質的電活動。是從顱外頭皮或顱內記錄到的局部神經元電活動的總和。在頭皮表面放置電極記錄到的為皮質腦電圖,在腦深部插入針電極記錄到的為深部腦電圖。
檢查目的
腦電圖檢查可用於鑒別腦器質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,如鑒別抽搐和假性抽搐、器質性還是功能性精神障礙等。還可用於各種腦部疾病輔助診斷、鑒別診斷及定位,如癲癇、腦瘤、腦外傷、顱內血腫、腦炎、腦寄生蟲病、腦膿腫、腦血管病及其他各種腦病和危重昏迷的患者。如果有腫瘤的顱內轉移、感染、中毒、肝或腎性疾病等全身疾病,想瞭解其是否造成腦功能損害也可通過腦電圖檢查明確。
檢查科室
神經內科
檢查費用
200~1000元
檢查前
檢查準備
1.檢查前應清洗頭發,洗發後不宜應用發膠、發蠟等物質,避免對檢查造成幹擾。
2.檢查前患者需要進食,因為大腦對低血糖的敏感性較高。
3.服用鎮靜催眠藥的患者,前一天應停用。
是否空腹
否
檢查適應癥
1.對疑有癲癇、顱內占位性病變、顱腦損傷、腦血管病變、顱內炎癥、血管緊張性頭痛、不明原因暈厥等疾病的患者。
2.確診癲癇後使用藥物治療的患者。
檢查禁忌
1.頭皮外傷嚴重,廣泛或開放性顱腦外傷,無法安放電極或可能因檢查造成感染者。
2.不宜搬動的病情危重患者,而腦電圖機又非便攜式不能移至床旁檢查者。
3.極度躁動不安、當時無法使其鎮靜而配合檢查者。
檢查中
檢查過程
1.患者取臥位或坐位,在閉目安靜狀態下檢查。
2.檢查時需要把手機等電子產品放在檢查室外。
3.患者應放松心情,不要緊張,全身肌肉放松以免肌電受幹擾。
4.配合醫生做睜眼、閉目或過度呼吸的動作,如有不適立即告訴醫生。
不適反應
在檢查過程中,患者可能被給予誘發試驗誘導發作,比如閃光刺激、過度換氣等,患者不要緊張,盡量保持頭位不動,放松心情。
註意事項
1.檢查時患者不要咬緊牙關,以免幹擾腦電波。
2.患者接受檢查過程中應避免睡覺,以免影響報告結果。
檢查後
報告產出時間
門診通常為普通腦電圖,檢查後幾分鐘可以出結果,半個小時左右可拿到報告。長程腦電圖通常需要24小時之後才能出結果。
註意事項
腦電圖檢查是一項無創、無痛的檢查,檢查後可稍作休息,放松心情,不要太焦慮,等待結果即可。
檢查報告解讀
檢查所見
在檢查紙上會顯示相應的波形。
常見診斷
正常、彌漫性慢波、局灶性慢波、癲癇樣放電等。
表示正常的結果
1.正常成人腦電圖:在清醒、安靜和閉眼放松狀態下,腦電的基本節律為是8~13Hz的a波,波幅為20~100uV,β活動主要分佈在枕部和頂部;活動的頻率為13~25Hz,波幅為5~20μV,主要分佈在額葉和顳葉;部分正常人在大腦半球前部可見少量4~7HZ的0波;頻率在4Hz以下稱為8波,清醒狀態下的正常人幾乎沒有該節律波,但入睡可出現,而且由淺入深逐漸增多。頻率為8Hz以下的腦電波稱為慢波。
2.兒童腦電圖:與成人不同的是以慢波為主,隨著年齡的增加,慢波逐漸減少,而α波逐漸增多,14~18歲接近於成人腦電波。
表示異常的結果
局灶性慢波
異常結果描述:
局灶性慢波
異常結果的可能疾病:
局灶性癲癇、腦膿腫、局灶性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腫
異常結果分析:
背景活動是局灶性慢波,為局部腦實質功能障礙所致。
三相波
異常結果描述:
三相波,通常為中至高波幅、頻率為1.3~2.6HZ的負-正-負或正-負-正波。
異常結果的可能疾病:
肝性腦病
癲癇樣放電
異常結果描述:
癲癇樣放電,包括棘波、尖波、棘慢波綜合、多棘波、尖慢波綜合及多棘慢波綜合等。
異常結果的可能疾病:
全身性癲癇、光敏感性癲癇等、失神小發作
異常結果分析:
50%以上患者在癲癇發作的間期記錄到癲癇樣放電,放電的不同類型通常提示不同的癲癇綜合征。
相關檢查項
腦部核磁
頭顱CT
認知評估量表
參考資料
[1]潘祥林,王鴻利 主編.實用診斷學(第2版).北京.人民衛生出版社.2017.
[2]萬學紅,盧雪峰 主編.診斷學[M].北京.人民衛生出版社.2018.
[3]郭啟勇,王振常 主編.放射影像學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規劃教材.北京.人民衛生出版社.2015.
[4]王永堅,鄭維紅.誘發試驗在腦電圖檢查中的價值.中華醫學會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.2014.
[5]王黎.患兒視頻腦電圖檢查的優質護理服務.現代醫藥衛生.2012.
[6]丁國輝.探討腦電圖檢查在病毒性腦炎中診斷及預後的應用價值.保健文
匯.2018.
[7] 楊艷.腦電圖檢查在兒童病毒性腦炎早期診斷中的價值.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.2014.
[8] 蘇貽文,王海英,陳為兵.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康復期腦電圖檢查的價值.中國康復醫學雜志.2013.
本文來自投稿,不代表一生健康網立場,如若轉載,請註明出處:https://www.always-health.com/naodiantu.html